在美国,创业注册一家公司是件很简单的事情:先在州政府网站下载申请表,填好了,附上一张200美金支票邮寄到州工商局,一个礼拜后你会收到一个邮包,里面有新公司的营业执照、钢印和空白的标准公司档案文件夹,于是你马上就可以开张营业了。
不相信吗?其实就这么简单。公司地址如果你不想去租办公室,没问题,就填你住处的地址,管它是地下室还是车库,都行;公司名字如果你想摆摆谱,那就起个“美国皇家全球宇宙一切都做公司”,绝对没人会来阻拦你,此外,这里没有行业资质、经营资质、营业范围、“国字号”之说,即使你是个破车库公司,照样可以用“美利坚”、“全美”之类的名字,想干啥就干啥,今天开餐馆,明天改做软件服务,随你的便。
噢,对了,还有注册资金?在美国注册公司是不需要任何注册资金的;那么报税呢?呵呵,在美国报税不需要每个月申报,一年报一次,你可以找专业的财务公司代办,也可以自己动手25美金买一个报税软件,一晚上自己DIY搞定。
说美国自由,这就叫自由;说美国有活力,这才叫活力;美国政府的脑子里精明着呢:中小企业是经济的血脉,有更多人去创业,必然会造成更多就业机会,自然会创造更多税收,不过创业公司生死未卜,不必插手管它们,有上帝无形的手在保佑着呢……
过去多年来,我国创业注册的扶持情况就不容乐观了。市郊街镇强与不强更多依靠 “外部推力”,今后该如何充分挖掘“内生动力”?面对当前的土地瓶颈、人才紧缺、配套不足等难题,郊区的产业强镇一方面要自加压力千方百计进行转型突破,但其中许多问题的破解还要有关部门从更高层面来改善外部大环境——日前,本报举行了“上海市郊产业强镇十二五转型探索”研讨会,邀请了市发改委、市农委相关处室负责人,上海社科院、上海郊区经济促进会、上海城镇化研究中心的有关专家,以及来自市郊第一线的6个产业强镇的领导干部,来共同探讨当前产业强镇到底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,并对转型突破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意见和建议。今天,本刊择要刊登这次研讨会上的观点和建议,希望能给更多郊区街镇的转型探索带来启发。